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计委关于贯彻《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8:08:09  浏览:86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关于贯彻《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关于贯彻《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通知

二00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计办经调[2002]16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物价局:

2001年国家计委第10号令发布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提高价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好价格听证工作,国家计委组织对《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与完善。修改后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11月22日以国家计委第26号令发布,并于12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好《办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依法行政,按法定程序开好听证会。各地要把贯彻《办法》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价格决策机制。要严格依法行政,凡是听证目录中规定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调定价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举行价格听证会。应举行听证会而未举行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其违反定价程序,决策无效,并责令改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听证主持人违反规定程序、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听证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遵循公正、公开原则,进一步提高听证会透明度。为进一步保证听证会的公正性,提高听证会的透明度,对公开举行的听证会,除征求听证代表意见外,还可通过社会组织、媒体或者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充分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价格主管部门聘请的听证会代表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并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听证过程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听证会举行以后,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决策最终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三、积极探索听证会的简易程序。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在必要时听证会可以采取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听证会只适用于降低价格或价格的制定对社会影响较小的情况。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需要举行简易程序听证会时,要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适用范围举行,不能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规范和完善听证会简易程序创造条件。

四、开好委托组织的听证会。对于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定价,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执行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各地要认真落实这一规定,组织好上级委托召开的听证会,如电价听证会,并注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委托程序。

五、加强法规培训和工作交流。为认真实施《办法》的各项规定,我委在适当时候将举办贯彻《办法》的培训班,召开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请各地将贯彻《办法》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我委(经济政策协调司)反映,以便我委在有关会议和培训工作中研究、解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谈法院办公室主任的道德素质

崔照铭


道德素质就是个人所拥有的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道德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对于办公室主任来讲,除了须遵循一般的道德标准外,他还具备与其职业特征密切相关的独有的道德素质。作为法院办公室主任,更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
一、办公室主任道德素质体系
办公室主任的道德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其中职业道德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最显著。
(一)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公德和基本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公共生活规范中。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社会公行的基本内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
社会公德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办公室主任作为社会成员,不仅应当遵守社会公德,而且应当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起表率作用。
(二)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也明确了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新时期办公室主任应当遵循的家庭美德主要内容有: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互敬互爱;尊敬和赡养老人;爱护和教育子女;情趣高雅,生活丰富;邻里团结、互让互助等。
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们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规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文明发展程度。
作为社会成员,办公室主任总要处于一事实上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因而,办公室主任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家庭美德,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并且有一定职业特征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它来源于职业实践。办公室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工作有直接影响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分工形成了各样不同的工作和职业;从业的人在工作中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形成了职业道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职业道德接受或深化一般的社会道德,综合形成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公室主任的职业道德基本包括: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行政;钻研业务,熟悉办公室主任的各项工作;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注意交际行为;追求快速准确、高效;保守国家秘密;廉洁奉公等。
办公室主任的道德素质体系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系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一个有机整体。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公室主任的道德素质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二、办公室主任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正如前文所说,办公室主任道德素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比较丰富,就整体而言,不仅包括道德固有规范,还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着重要突出和倡导的规范。
(一)忠于国家和政府
忠于国家和政府,指办公室主任对国家和政府忠实诚信,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政府的权威,在其言行上不得背叛国家和政府。它要求做到:
维护政府权威和声誉,忠实地坚持和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不得有有损于政府的言论和行动;服从组织,服从领导。
(二)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即办公室主任遵守工作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是办公室主任应尽的起码义务。做到身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敬业奉献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办公室主任应有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和高效能的工作姿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才能矢志不渝地顽强奋斗和承担起相应责任。办公室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克己奉公,恪尽职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在我国,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高高在上,无所用心;衙门作风,老爷态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夸夸其谈,不干实事;互相推诿,不讲效率,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权力,不负责任。其显著特点是不负责任。办公室主任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
再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敬业奉献,忠于职守不等于单纯按要求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而是把握工作目标,领会工作意图,超越工作任务本身,既要有量上的追求,更要在质上有所提高。为此,必须认真钻研业务,熟悉工作。
(三)清正廉洁
清,即清静、恬淡,淡泊名利;正,即为人正直,不邪不恶;廉,即不贪不占,不以权谋私利;洁,即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品行高洁。清正廉洁,要求办公室主任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绝不允许以权谋私,更不得贪赃枉法。清正廉洁,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反映办公室道德水准的高低,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市场经济的成败、国家盛衰和前途命运。
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等行为容易出现。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行为成为当前不良道德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极大地毒化了政风、民风,危害无穷。
树立清正廉洁的道德风尚,办公室主任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严守法纪,不贪赃枉法。这应成为办公室主任立身行事的格言。
第二,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办公室主任在执行公务时,应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光明正大,尽职尽责,不得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第三,勤俭节约,不挥霍浪费。应从衣、食 、住、行、用抓起,杜绝浪费。不得找机会、寻理由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出国考察”,超标装修或修建豪华办公大楼。按编制配车,不得动用公款请客送礼,不利用职权多占住房,等等。
(四)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要做到依法行政,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即权力的设立及运用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要求。任何人不得拥有法律规范以外的特权。其具体要求是:
(1)职权必须基于法律或相关规定的授权才能合法存在。任何行政主体不得自行设定权力,也不得超越职权范围行事。
(2)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规范。不得与法律规范相抵触随意执法。
(3)职权的委托及其运用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信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


信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的权利。
第三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低保资金。
第四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第五条 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县(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 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工作 ,制定城市低保资金管理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县(区)城市低保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适当安排城市低保工作经费,用于保障工作的调研、培训、核查、建档等业务经费。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对保障对象在就医、就学、居住等方面的有关费用给予减免照顾,并对有带动能力的保障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自救。
第八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居委会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本单位开展有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章 保障标准 保障对象 保障资金

第九条 信阳市两区及各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条例》第六条规定制定,并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适时提高。在信阳市两区、同一县执行同一保障标准。
第十条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经申请、审核、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即为保障对象。
第十一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情况负责按季拨付,每季度季前十日拨到本级民政部门。市、县民政部门根据各区、乡镇用款情况,每月5日前将市、县级保障资金拨付到各区、乡镇民政部门。

第三章 申请、审核、审批

第十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第十三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
(一)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稿酬;
(二)继承、接受赠予、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孳息的收入;
(三)财产租赁、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四)应当领取的离退休费及各类保险金、保障金、赔偿金;
(五)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或抚养、扶养费,遗嘱补助费和民政部门定期发放的救济金;
(六)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等其它应当计入的合法收入。
第十四条 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分别按照下列程序申报,由户主递交书面申请,填写《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1)户籍所在地有居民委员会的,由户主向居民委员会申报;
(2)户籍所在地没有居民委员会的直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请;
同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居民户口薄、身份证、收养证、婚姻证书等证明其家庭成员身份关系的证明;
(二)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1)在职人员收入证明由其所在单位的劳资人事部门填写《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收入证明》,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2)下岗职工需提供管理部门出具的领取基本生活费的证明;
(3)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需提供由管理部门出具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标准的证明;
(4)离退休人员需提供领取离退休费的证件或者有关证明;
(5)个体劳动者提供所辖工商部门出具的经营情况证明;
(6)无业及“三无”对象提供由所在居委会填写《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收入证明》,并加盖印章;
(7)在校大中专生需提供学生证或就读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
(8)其它有关收入的证明。
(三)与审批事项有关的其它证明材料。
(1)在就业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书;
(2)家庭夫妻双方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或者外地户口的,需提供结婚证、配偶方户口证明和所在村(居)委会开具的收入证明;
(3)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调解)书;
(4)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有关证明和材料。
第十五条 管理审批机关根据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调查核实。
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城市居民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应由其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协助调查取证,出具相关证明,由其户籍所在地管理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接到城市居民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十日内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有关情况进行调查,进行第一次张榜公布(张榜公布不少于7天),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然后,将合格人员名单及核实材料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初审。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复查,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县级民政部门自接收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有关的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十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填写《河南省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决定书》,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县级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发给《河南省城市低保金领取证》(以下简称《领取证》),并将其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月人均收入、月人均补助差额等情况在其户籍所在地及居住地以户为单位进行第二次张榜公布(第二次张榜公布必须在保障对象领取保障金前7天进行,公布时间为7天),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八条 任何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可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意见。县级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意见之日起30日内核查完毕,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十九条 符合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按照以下规定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按照其户籍所在地城市低保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按照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享受。
第二十条 城市低保待遇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
第二十一条 保障对象本人每月凭《领取证》、居民户口薄或户主身份证、图章,于审批同意后的次月底前到指定地点领取城市低保金。
第二十二条 城市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居民委员会每月、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每季度、县级民政部门每半年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复核与审查;对在劳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者,在必要时可随时进行复审,及时掌握其收入变化和就业状况,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对“三无”对象可一年复审一次。
第二十三条 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待遇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填报《河南省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变更(停发)表》,按原审批程序,及时为其办理提高、降低或终止城市低保待遇的变更手续,并在其保障金《领取证》和《申请书》中进行相应登记;停止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填写《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停发通知书》通知本人,并收回其《领取证》。
第二十四条 保障对象户口迁移时,应当及时办理低保待遇迁移手续(在校就读的大中专学生除外)。
(一)本区内迁移的,由县(区)民政局出具《河南省城市低保对象迁移证明》(以下简称《迁移证明》),办理相关手续;
(二)市内跨县(区)迁移的,由迁出地的县(区)民政局收回《迁移证明》,并将迁移对象的档案材料和有关情况介绍等封装在档案袋内,交其本人到迁入地的县(区)民政局办理迁移手续;
(三)迁出本市的由其所在县(区)民政局办理注销手续,收回《领取证》;
(四)民政部门为我市低保对象办理迁移手续时,应在迁移证明上注明办理时限(有效期30天)逾期不办者需重新申请。
第二十五条 下列收入不包括在家庭收入中:
(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等;
(三)按规定由在职人员、所在单位代缴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和个人负担的各项保险统筹费;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一)家庭中虽无从业人员,但生活来源有其它渠道,且日常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本市当年低保标准的;
(二)拥有自己出资购买的汽车、摩托车、正在使用的手机、入网的电脑等非生活必需高档消费品,以及购买商品房、别墅的,饲养名犬等宠物的;
(三)按有关政策领取了一次性安置补助费,且不能说明用途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
(四)采取以变卖房屋、隐匿财产等规避法律行为,制造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假象的;
(五)家庭成员收入不如实申报的;
(六)在法定就业年龄(男18—55周岁,女18岁—50周岁)内且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和职业介绍机构或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等部门提供就业机会的;
(七)不愿提供有效证明材料或不愿接受审批机关调查核实的人员;
(八)吸毒、赌博且不思悔改的。
第二十七条 城市低保对象应当履行如下义务:
(一)准确、真实、全面地提供和填写相关材料、表格;
(二)当收入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一般不超过30天)向相关单位和审批机关递交变更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当最低生活保障管理部门按规定对其进行资格审核时,应予以积极配合,并如实反映情况;
(四)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保障对象,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应当积极参加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企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且每月不得少于8小时。

第四章 依法行政和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 从事城市低保管理和审批工作的人员要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或者无故拖延审批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教育、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擅自签署同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意见的。
(二)擅自改变享受城市低保待遇范围和标准的。
(三)贪污、挪用、扣压、无故拖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城市低保待遇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区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追回冒领的城市低保待遇款物,收回《领取证》;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
第三十条 城市居民对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而未得到答复,对县(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对降低、终止城市低保待遇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且共同生活的人员。具体包括下列人员: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
(五)父母与丧失劳动能力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子女,尚在校就读的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子女;
(六)民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和有关程序认为的其他人员。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