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7:11:02  浏览:83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法院


一、管辖问题
管辖是确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分工的问题.各级人民法院必须认真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关于管辖的各项规定,坚持"两便"原则,妥善解决管辖中的争议.
(1)一方当事人是受诉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或案情复杂,涉及面广,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有困难的案件,可按民诉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判.亦可按民诉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2)民诉法第二十条和二十一条规定的居所地,为当事人最后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
(3)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现役军人的,一般可由被告所在部队团以上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一般可由被告原户籍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5)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因受公安部门的行政处分而被注销城市户口的,其诉讼由被告居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一方被注销城市户口的,由原告户籍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的户籍地与居所地不一致的,由居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民事案件在第一审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发生新的侵权行为,如与原案有联系,适于合并审理的,可以合并审理.新的侵权行为发生在第二审审理过程中,可与原案合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对新发生的侵权行为应当另案处理.
(7)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自己管辖,应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移送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可报请共同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8)在案件审理期间,当事人的户籍迁移,或者居所地变更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不得移送.
(9)离婚案件的被告长期在外地住医院治疗的,案件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诉讼参加人问题
保障诉讼参加人的诉讼权利,明确他们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有利于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实,正确地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0)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时,应当对当事人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在诉讼进行中,发现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根据民诉法第九十条的规定进行更换.通知更换后,不符合条件的原告不愿意退出诉讼的,以裁定驳回起诉;符合条件的原告全部不愿参加诉讼的,可终结案件的审
理.被告不符合条件,原告不同意更换的,裁定驳回起诉.
(11)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诉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可以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
诉讼.
(12)第二审人民法院在诉讼进行中发现需要更换、追加当事人的,在更换、追加后,经调解,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将案件发回重审.
(13)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原告时,应通知其他当事人.通知追加的原告,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追加其为原告,即使不来参加诉讼,也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判决.
(1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是该单位的正职行政负责人.没有正职行政负责人时,可以由副职行政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有权按照民诉法的规定委托诉讼代理人.
(15)在诉讼进行中,作为当事人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改组或主要行政负责人更换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书,继续参加诉讼;已进行的诉讼活动对于继续参加诉讼的法定代表人具有约束力.
(16)按照民诉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人民法院也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在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他们有权上诉;在调解协议中确定他们承担义务,应征求他们的意见.
(17)离婚案件中,当事人无行为能力,由父母、成年子女或共同生活并有扶养关系的兄弟姐妹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没有上述亲属,或上述亲属确有困难不能代理的,可以由其所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18)离婚诉讼中,法定代理人不愿出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耐心地进行宣传解释,动员其到庭;如仍不出庭,可就地征询其意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判决.
(19)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书须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解除委托,应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报告.
(20)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按照民诉法第四十五条、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要求查阅本案庭审笔录和证据材料时,必须在人民法院内进行.对准许查阅的案卷材料可以摘抄,但不得擅自复制.
合议庭评议记录、审判委员会讨论记录、法律文书原本以及人民法院对案件研究讨论的材料,不应让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查阅.
(21)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不能仍将死亡的人列为当事人.

三、调解问题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应坚持自愿与合法的原则,并依靠当事人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以及当事人的亲友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帮助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要防止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和久调不决.
(22)基层人民法院对于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以及争议数额不大、调解达成协议后当即能全部履行的赔偿和债务案件,一般可以不制作调解书,由书记员将调解协议记入笔录,经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3)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一方拒绝签收,应视为调解不成,原调解书不发生效力,人民法院要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继续进行审判.
(24)无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对离婚、财产和子女抚养等问题,可以由法定代理人或者指定的诉讼代理人与对方进行协商,如达成协议,一般应以判决的形式结案.
(25)人民法院调解案件时,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以由委托代理人到场协商,但离婚案件须按民诉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由当事人向法院出具书面意见.
(26)调解结案后发现确有错误的案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处理.

四、证据问题
证据是查明和确定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掌握充分、确凿的证据,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全面、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认真地审查证据,准确地判断证据,对于提高办案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7)收集和调查证据,应由审判人员主持,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要写明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调查的时间、地点,并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或盖章.
(28)人民法院收集和调查证据,应当深入群众,依靠有关组织,认真查清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不受当事人提供证据范围的限制.
(29)从有关单位摘抄的证明材料,应说明摘抄材料的名称、出处,并由有关单位盖章.
(30)作为定案依据的主要证据,应当庭出示或宣读,允许双方当事人辩论和质证.

五、强制措施问题
对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是排除障碍、保障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强制手段.人民法院对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在诉讼进行过程中故意妨碍民事诉讼构成民诉法第七十七条所指的各种行为,可以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但必须慎重,并切实做好工作,严格按照有关
程序办事.
(31)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用传票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拘传必须用拘传票,并直接送达被拘传人,向他们说明拒不到庭的后果,经批评教育仍拒不到庭的,可强制其到庭.
(32)必须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果是必须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33)在巡回就地办案开庭审理时,需要采取拘留强制措施的,应当口头或书面请示院长批准后执行.因哄闹法庭、行凶打人等,必须紧急采取拘留措施,来不及请示院长的,可以在采取措施后,立即报告院长补办批准手续.院长认为所采取的措施不当的,应当撤销原决定,解除强
制措施.
(34)在宣布拘留决定后,对被拘留人仍应坚持说服教育.被拘留人当场认错悔过的,可报院长决定,暂缓拘留或解除拘留;在拘留期间,经教育认错悔改的、可以提前解除拘留.
(35)对公民和机关、团体的直接责任人员都可适用罚款.
罚款可与拘留合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六、起诉与受理问题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起诉后,应当进行审查,在法定期间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作好审查起诉与受理的工作,对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防止滥行诉讼,保证案件的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36)人民法院收到原告起诉状,经认真审查,认为不符合民诉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应当通知原告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原告仍坚持起诉的,可以立案受理,经进一步查明起诉确实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以书面裁定驳回起诉.
(37)调解组织或有关基层组织对于调解不成的民事纠纷,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应由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8)民诉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立案时限,应当从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令原告补正的,从补正后交法院的次日起计算.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基层人民法院转交有关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收到起诉状的
次日起计算.
(39)当事人在诉状中有谩骂和人身攻击之词,送达副本可能引起新的纠纷或激化矛盾,不利于案件解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他们实事求是地修改.坚持不改的,可以将诉状的内容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简要地通知对方当事人,被告坚持要看起诉状的,也可以送达诉状副本.
(40)原告起诉,经审查通知不予受理,由审判员或庭长决定;立案以后,适用什么程序审理,由审判员决定;裁定驳回起诉,由院长或院长授权庭长决定.
(41)调解和好、原告自动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可比照民诉法第八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42)因侵犯人身权利或者毁坏公私财物,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不按民事案件处理.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赔偿纠纷,按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以刑事附带民事处理.是否触犯刑律,一时难以查清的,按起诉人的诉讼请求立案.
(43)历次政治运动遗留的属于落实政策的房屋纠纷,农村中划分责任田、规划宅基地引起的纠纷,违章建筑的纠纷和确定离婚登记效力的纠纷,以及其他依法应由行政部门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七、普通程序问题
普通程序是审判程序中的基本程序.人民法院审理重大复杂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应当适用普通程序,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正确适用普通程序,有利于查清案件的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有利于进行法制宣传和判决的顺利执行.
(44)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无论是调解处理还是判决处理,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还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是法院内审理还是巡回就地审理,都应当开庭向当事人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听取他们的陈述,出示必要的证据,允许双方辩论.
(45)人民法院对无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又不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如属原告,可以比照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按撤诉处理;如属被告,可以比照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缺席判决.
(46)原告申请撤诉后,经人民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案件,如原告拒不到庭,可以比照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精神缺席判决.
(47)裁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恢复诉讼程序时,不必撤销原裁定,从人民法院通知或准许当事人双方继续进行诉讼时起,中止诉讼的裁定即失去效力.
(48)第一审已审结并已公开宣判或者已经送达了判决书的案件,在上诉期限内原审法院发现确有错误,应在上诉期满后,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认为确有错误的,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当事人提起上诉,应当按照上诉程序进行审理,原审人民法院可以提出原判决确有错
误的意见,报送上诉审人民法院.
(49)发现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有错写、误算、诉讼费用的负担漏判和其他失误,可由制作该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裁定补正.对经过庭审的诉讼请求漏判,或判决主文不明确无法执行的,可由制作该判决的人民法院作出补充判决.一审人民法院的补充判决,当事人不服,可以上
诉;二审人民法院的补充判决,是终审判决.

八、简易程序问题
简易程序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民诉法便利当事人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正确适用简易程序,有利于及时审结案件.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不能任意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50)以下几类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1、结婚时间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前就患有法律规定不准结婚的疾病的离婚案件.
2、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议的赡养费、扶养费和抚育费案件.
3、确认或变更收养、抚养关系,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
4、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和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
5、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讼争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
6、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
7、事实清楚、情节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明确、讼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5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将起诉内容,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告知被告,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不得自审自记.判决结案的,应当按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公开宣判.
(52)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根据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一百二十条和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庭制作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必须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不得用人民法庭印章代替基层人民法院的印章.

九、特别程序问题
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几类特别的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的程序.必须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要严格按照民诉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53)宣告失踪人死亡,必须有申请人的申请,并附有公安机关关于该公民失踪的书面证明,否则不予受理.
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只要求离婚而不申请宣告死亡的,不适用宣告失踪人死亡的特别程序.外出一方已连续两年以上与家庭断绝通讯联系,经多方查找,确无下落,另一方坚持要求离婚的,可以公告送达诉讼文书,在公告期满后依法判决.判决书公告送达后,待上诉期满即发生
法律效力.
(54)当事人为精神病人,只要经有关医院确诊其有精神病,就无须先适用特别程序宣告其无行为能力.

十、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
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实行审判监督,保证办案质量的重要 制度.人民法院应当按上诉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切实处理好上诉和申诉案件.
(55)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当事人提起上诉和申诉.
(56)重审和再审的案件,应当按民诉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组成合议庭,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原合议庭成员或独任审判员,不能参加新组成的合议庭.
(57)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再审案件和提审案件宣告判决应当一律公开进行.作出判决的法院可以自行宣判,也可以委托原审人民法院代行宣判.
(58)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认为确有错误,需要进行提审、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或者自行再审的,应当作出提审、指令再审或者自行再审的裁定,此裁定可以包括中止
执行的内容.
(59)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提审的案件,不必先将原判决撤销,应当由实施再审或提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中确定是否撤销;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即视为撤销.
(60)经上级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和调解的案件,需要再审的,应由上级人民法院自行再审,不得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61)必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单独提起上诉,上诉后成为可分之诉的,同一方当事人在法律文书中可以不列;不可分之诉,其他当事人均可列为被上诉人.
(62)双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都提起上诉的,均可列为上诉人.

十一、执行问题
执行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是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要正确理解和适用执行程序,区分自愿履行与强制执行的界限,明确执行的对象,遵守申请执行的期限,正确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63)强制执行的标的只能是财物或行为.当事人拒绝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首先要对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教育无效的,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中,当事人或案外人故意妨碍民事诉讼的,按民诉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按刑法第一
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4)执行员在执行本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时,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院长审查处理.在执行上级人民法院或外地人民法院委托执行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时,发现确有错误的,可提出书面意见,经院长批准,函请上级人民法院或外地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在此期间,暂缓执行.
(65)当事人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申请执行的仲裁机关裁决,人民法院发现确有错误的,经院长批准,可通知仲裁机关复议,中止执行.
(66)行政主管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须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和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人民法院发现处理决定确有错误,可发还有关机关复议.
(67)执行中,发现应查封、扣押的财物被毁损、变卖、转移、灭失的,除可按照民诉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处理外,执行员应令被执行人交出财物,或责令赔偿.拒不交出和赔偿的,裁定强制执行.
(68)执行特定物,应执行原物.原物确已不存在的,可折价赔偿.
(69)在执行中,当事人对原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执行事项有争议,应当做思想工作,促其自觉履行.当事人自愿和解达成协议的,将协议记录在卷,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终结执行.

十二、审理涉及港、澳同胞的案件问题
涉及港、澳同胞的案件不属涉外案件.鉴于港、澳地区的特殊地位,审理这类案件,可参照民诉法第五编和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70)涉及港、澳同胞的案件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重大、复杂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第一审.
(71)夫妻双方原在内地结婚,后到港、澳地区定居,因特殊原因,双方回内地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可由当事人原结婚登记地、原婚姻缔结地或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72)港、澳同胞寄交内地的授权委托书和对离婚案件的书面意见,须按司法部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九日(81)司发公字第129号《于于为港、澳同胞回内地申请公证而出具证明办法的通知》和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日(82)司发公字第39号《关于港、澳同胞回内地申请公证
出具证明办法的补充通知》的规定办理.
(73)人民法院向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邮寄送达,也可以由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送达.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74)必须到庭应诉或继续参加诉讼活动的港、澳当事人要求离境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

十三、涉外诉讼程序问题
人民法院审理诉讼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的民事案件,应当适用民诉法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坚持主权、对等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同等的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当事人双方争执的财产在外国,以及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在外国的民事案件,可参照民诉法第五编和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75)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应立案受理.
民诉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专属管辖,不能依当事人的协议而改变.
(76)在国内结婚后,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或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理由不予受理,双方回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可由原结婚登记地或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77)双方在外国结婚并定居的华侨,他们的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原则上不予受理.如所在国以当事人的国籍所属为理由拒不受理,双方回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可由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78)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包括出国探亲、考察和学习的),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均应向国内一方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国外的一方向居住国法院起诉,而国内一方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的人民法院可按民诉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
的规定,予以受理.
(79)不在国内居住的当事人,因离婚案件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这种书面意见,如系从国外寄交人民法院的,外国人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华侨须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爱国华侨
团体证明.
(80)对外国法院涉及中国公民的离婚判决,不违反我国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当事人双方又无异议的,可以承认其对双方当事人有拘束力.如该判决要在我国内执行的,须由外国法院按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委托我国人民法院执行.
(81)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对在国内的财产申请诉讼保全的,必须提供担保.
(82)人民法院向侨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进行调查的询问提纲,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后,送请外交部领事司转送我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进行询问.



1984年8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海上救捞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以及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 等


关于印发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海上救捞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以及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1985年12月30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印发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海上救捞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以及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同意交通部拟定的《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海上救捞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请按照贯彻执行。
上述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适用于交通部所属事业单位的上列人员。这些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由该事业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同类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工资制度改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其实施方案贯彻执行,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劳动人事部备案。

附件一: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海上救捞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工资制度的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下达的《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现结合海上救捞、航道事业单位所属救捞、航标船员,潜水员和海岛船标人员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事业单位所属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名称系列和工资标准
1.海上救捞、航标船员,仍沿用现行国际和国内通用的船员职务名称系列。船舶等级根据一九八一年交通部与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的有关规定,分为三级船组。各级船组船员的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一、二、三。
2.潜水员按一级潜水员、二级潜水员和潜水助理的职务分列,其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四。
3.海岛航标技术人员,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的职务分列。其职务工资标准,按国务院批准的有关部门制定的同类人员的规定执行。
4.海岛航标行政管理人员,按导航台台长、副台长,三合一灯塔主任、副主任,灯塔主任的职务分列。其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五。
5.上述人员按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
三、海岛航标工人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参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标准执行。其中灯塔长、定时工、发射工、机电工、厨师和厨工等为技术工人,其他工人为普通工人。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六。
四、实施工资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
1.海上救捞、航标船员和潜水员,在海上作业时的工资标准,以其陆上工资标准(包括基础工资标准与职务工资标准之和,不含工龄津贴、奖励工资)为基数,其在港作业的工资标准比在陆上工资标准增加10%,在沿海作业的工资标准比在陆上工资标准增加20%,在远洋作业的工资标准比在陆上工资标准增加30%。并按在沿海或远洋航行和作业的实际工作日计算。船员、潜水员在船岸之间调动,应相应改变工资标准。
2.各类人员中现行工资执行船岸两种工资标准者,应先将船上工资标准减去船岸工资差,再按国家规定的套改新工资标准的办法套入新工资标准。
3.各类人员应按主管单位(救捞、航道局、处)所在地的工资区工资标准执行,对于地处高于主管单位所在地工资区的海岛航标等人员,可按当地工资区工资标准执行。

4.海上救捞、航标船普通船员转正执行六级58元,定级执行五级64元(六类工资区)。海岛航标人员的转正、定级工资,按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执行。新参加工作的海上救捞潜水员,实行一年见习期,见习期间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见习期满后,执行潜水助理三级66元工资标准(六类工资区)。
五、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船员,海上救捞潜水员和海岛航标人员,并由其所主管的救捞、航道局在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地方所属上述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工资改革具体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但各类人员的工资标准不得高于本方案,并抄交通部备案。
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一级船组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一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工| 一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资| | | | | | | | | | | | | | | |
--------------------|--|--------|---|---|---|---|---|---|---|--------|---|---|---|---|---|---|----
船长 |40|*190|165|150|140|130|120|110|100| |*230|205|190|180|170|160|150|140|
轮机长 |40| |150|140|130|120|110|100| 91| | |190|180|170|160|150|140|131|
大副、大管轮、一级 |40| |130|120|110|100| 91| 82| 73| | |170|160|150|140|131|122|113|
电机员 | | | | | | | | | | | | | | | | | | |
二副、二管轮、二级 |40| |110|100| 91| 82| 73| 65| 57| | |150|140|131|122|113|105| 97|
电机员 | | | | | | | | | | | | | | | | | | |
三副、三管轮、三级电|40| | 91| 82| 73| 65| 57| 49| 42| | |131|122|113|105| 97| 89| 82|
机员 | | | | | | | | | | | | | | | | | | |
救捞长 |40| |100| 91| 82| 73| 65| 57| 49| 42| |140|131|122|113|105| 97| 89| 82
水手长、木匠、捞工、|40| | 82| 73| 65| 57| 49| 42| 36| | |122|113|105| 97| 89| 82| 76|
大厨 | | | | | | | | | | | | | | | | | | |
一级水手、电工、机 |40| | 73| 65| 57| 49| 42| 36| 30| | |113|105| 97| 89| 82| 76| 70|
匠(一级机工)、二厨| | | | | | | | | | | | | | | | | | |
二级水手、加油(二 |40| | 57| 49| 42| 36| 30| 24| 18| | | 97| 89| 82| 76| 70| 64| 58|
级机工)三厨、服务员|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一)表列工资标准适用于1,600总吨、1,500千瓦、2,040匹马力以上(包括10,000匹马力以上大型船舶在内)船舶船员。
(二)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此工资标准(指基
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人员
(三)一、二、三级报务员的起迄工资应分别比大副、二副、三副各低一级。
(四)同一职务的各类技术船号按其担任不同船组的实际职务确定工资,并随船组职务的变动而
变动,与下表相同。
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二级船组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工|一 |二 |三 |四 |五|六|七|八|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资| | | | | | | | | | | | | | | |
------------------------|--|---|---|---|---|--|--|--|--|---|---|---|---|---|---|---|----
船长 |40|130|120|110|100|91|82|73| |170|160|150|140|131|122|113|
轮机长 |40|120|110|100| 91|82|73|65| |160|150|140|131|122|113|105|
大副、大管轮、一级电机员|40|110|100| 91| 82|73|65|57| |150|140|131|122|113|105| 97|
二副、二管轮、二级电机员|40| 91| 82| 73| 65|57|49|42| |131|122|113|105| 97| 89| 82|
三副、三管轮、三级电机员|40| 82| 73| 65| 57|49|42|36| |122|113|105| 97| 89| 82| 76|
救捞长 |40|100| 91| 82| 73|65|57|49|42|140|131|122|113|105| 97| 89| 82
水手长、木匠、捞工、大厨|40| 82| 73| 65| 57|49|42|36| |122|113|105| 97| 89| 82| 76|
一级水手、电工、机匠 |40| 73| 65| 57| 49|42|36|30| |113|105| 97| 89| 82| 76| 70|
(一级机工)、二厨 | | | | | | | | | | | | | | | | |
二级水手、加油(二级机 |40| 57| 49| 42| 36|30|24|18| | 97| 89| 82| 76| 70| 64| 58|
工)、三厨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列工资标准适用于1,000~1,600总吨、750~1,500千瓦、1,020~2,040匹马力船舶船员。
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航标三级船组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三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职 务 工 资 标 准|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工|一 |二 |三|四|五|六|七|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资| | | | | | | | | | | | | |
--------------------------------|--|---|---|--|--|--|--|--|---|---|---|---|---|---|---
船长 |40|110|100|91|82|73|65|57|150|140|131|122|113|105|97
轮机长 |40|100| 91|82|73|65|57|49|140|131|122|113|105| 97|89
大副、大管轮、 |40| 91| 82|73|65|57|49|42|131|122|113|105| 97| 89|82
二副、二管轮、 |40| 82| 73|65|57|49|42|36|122|113|105| 97| 89| 82|76
三副、三管轮、司机、驾驶、水 |40| 73| 65|57|49|42|36|30|113|105| 97| 89| 82| 76|70
手长、木匠、捞工、大厨 | | | | | | | | | | | | | | |
一级水手、电工、机匠(一级机 |40| 65| 57|49|42|36|30|24|105| 97| 89| 82| 76| 70|64
工)、二厨 | | | | | | | | | | | | | | |
二级水手、加油(二级机工)、三厨|40| 57| 49|42|36|30|24|18| 97| 89| 82| 76| 70| 64|58
--------------------------------------------------------------------------------------
注:表列工资标准适用于600~1,000总吨,411~750千瓦、600~1,020匹马力船舶船员及600匹马力以
下经常在艰险条件下作业的海上专用航标船舶船员。600总吨和600匹马力以下救捞等船舶船长、
大副分别执行表列大副、二副工资标准。
交通部海上救捞潜水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四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
|工 | 一 | 二 | 三 | 四 |五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资 | | | | | | | | | |
----------|----|------|------|------|------|----|------|------|------|------|--------
一级潜水员|40|210|170|140|110|91|250|210|180|150|131
二级潜水员|40|110| 91| 73| 57|46|150|131|113| 97| 86
潜水助理 |40| 46| 36| 26| | | 86| 76| 66| |
------------------------------------------------------------------------------------------------
注:(一)本工资标准适用于专门从事海上救捞深潜作业的海上救捞潜水员。
(二)潜水长执行一级潜水员工资标准;潜水监督执行表列250~150元工资标准。
(三)这次工资改革,潜水员现行标准工资额六类工资区119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
支奖金各5元后为129元)及其以下的人员,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参加工作,就近套级或进入本
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后增加工级又不足一个新级差的,除表现很差和犯有严重错误的以外,还可以
高套一级。
交通部海岛航标行政管理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五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务工资标准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工|一|二|三|四|五|六|一 | 二 |三 |四 |五 | 六
|资| | | | | | | | | | | |
----------------------|--|--|--|--|--|--|--|----|----|---|---|---|------
导航台台长、三合一灯塔|40|73|65|57|49|42|36| 113| 105| 97| 89| 82| 76
主任 | | | | | | | | | | | | |
导航台副台长、三合一灯|40|57|49|42|36|30|24| 97| 89| 82| 76| 70| 64
塔副主任、灯塔主任 | | | | | | | | | | | | |
------------------------------------------------------------------------
注:条件很艰苦的海上岛屿的航标行政管理等人员工资待遇酌情从优,办法另订,经国务院主管部门
审定后实行。
交通部海岛航标工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六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 |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
|资| | | | | | | | | | | | | | | | | |
--------------------------|--|--|--|--|--|--|--|--|--|--|---|---|--|--|--|--|--|--|---
灯塔长 |40|73|65|57|49|42|36|30|24| |113|105|97|89|82|76|70|64|
技术工人(定时工、发射工、|40|73|65|57|49|42|36|30|24|18|113|105|97|89|82|76|70|64|58
机电工、厨师、厨工等) | | | | | | | | | | | | | | | | | | |
普通工人 |40|49|42|36|30|24|18|12| | | 89| 82|76|70|64|58|52| |
--------------------------------------------------------------------------------------
注:条件很艰苦的海上岛屿的航标工人工资待遇酌情从优。办法另订,经国务院主管部门审定后实行。

附件二: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现结合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事业单位所属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航政事业单位所属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名称系列和工资标准。
1.内河航道、航政船员继续沿用现行国际和国内通用的船员职务名称系列。并根据一九八一年交通部与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的有关规定。结合船舶的马力和挖泥船的小时工作量分为三级船组。各级船组船员的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一、二、三、四。
2.内河航道行政管理人员按段长、队长、副段长、副队长的职务分列,其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五。
3.内河航道技术人员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的职务分列。其职务工资标准按国务院批准的有关部门制定的同类人员的规定执行。
4.潜水员按潜水员、潜水助理的职务分列,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六。
5.上述人员按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工资,并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
三、内河航标、航道整治工人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其工资标准见附表七。
四、实施工资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
1.航道、航政单位的各类人员,原则上应按主管单位(航道、航政局)所在地的工资区工资标准执行。对于地处高于主管单位所在地工资区的各类人员,可按当地工资工资标准执行。
2.内河航道、航政船员和潜水员。在水上作业时的工资标准,以其陆上工资标准(包括基础工资与职务工资之和,不合工龄津贴、奖励工资)为基数,比在陆上工资标准增加10%,并按在水上作业的实际工作日计算。船员、潜水员在船岸之间调动,应相应改变工资标准。
3.各类人员中现行工资有船岸工资差者,应先将船上工资标准减去船岸工资差,再按国家规定的套改新工资标准的办法套入新工资标准。
4.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交通部门所属航道、航政船员,潜水员和航道人员。交通部所属单位,由长江航务管理局、黑龙江航运管理局等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具体办法报交通部备案。
地方所属上述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工资改革的具体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但各类人员的工资标准不得高于本方案。并抄交通部备案。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
航道、航政一级船组技术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一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础|-----------------------------------|--------------------------------------
|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资| | | | | | | | | | | | | |
------------------------|--|-------------|---|---|---|---|--|--|-------------|---|---|---|---|---|----
船长、一级引航员 |40|*165|*150|140|130|120|110|100|91| |*205|*190|180|170|160|150|140|131|
轮机长 |40| | |130|120|110|100| 91|82| | | |170|160|150|140|131|122|
大副、大管轮、二级引航员|40| | |120|110|100| 91| 82|73|65| | |160|150|140|131|122|113|105
二副、二管轮、电机员 |40| | |100| 91| 82| 73| 65|57|49| | |140|131|122|113|105| 97| 89
三副、三管轮、三级引航员|40| | | | 73| 65| 57| 49|42|36| | | |113|105| 97| 89| 82| 76
------------------------------------------------------------------------------------------------------
注:(一)表列工资标准适用于2040匹马力以上工作船、纹吸式900立方米/小时以上挖泥船等船舶。
(二)表列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指基础工资
与职务工资之和)的船长、一级引航员。
(三)船上一、二、三级报务员的起迄工资应分别比大副、二副、三副各低一级。
(四)同一职务的各类技术船员按其担任的不同船组的实际职务确定工资。并随船组职务的变动而变动。
与下表相同。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
航道、航政二级船组技术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一 |二 |三 |四 |五|六|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船长 | 40 |130|120|110|100|91|82|73|170|160|150|140|131|122|113
轮机长 | 40 |120|110|100| 91|82|73|65|160|150|140|131|122|113|105
大副、大管轮 | 40 |110|100| 91| 82|73|65|57|150|140|131|122|113|105| 97
二副、二管轮电机员| 40 | 82| 73| 65| 57|49|42| |122|113|105| 97| 89| 82|
三副、三管轮 | 40 | 57| 49| 42| 36|30|24| | 97| 89| 82| 76| 70| 64|
------------------------------------------------------------------------------
注:表列工资标准适用于1,020~2,040匹马力工作船、纹吸式350~900立方米/小时挖泥船等船舶技术船员。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
航道、航政三级船组技术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三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六 | 一 |二 |三 |四 |五 | 六
------------|----|----|----|----|----|----|---|----|----|----|----|----|-----
船长 | 40 | 100| 91| 82| 73| 65| 57| 140| 131| 122| 113| 105| 97
轮机长 | 40 | 91| 82| 73| 65| 57| 49| 131| 122| 113| 105| 97| 89
大副、大管轮| 40 | 82| 73| 65| 57| 49| 42| 122| 113| 105| 97| 89| 82
二副、二管轮| 40 | 65| 57| 49| 42| 36| 30| 105| 97| 89| 82| 76| 70
------------------------------------------------------------------------------
注:(一)表列工资标准适用于600~1020匹马力工作船、纹吸式200~350立方米/小时挖泥船等船舶技术船员。
(二)600匹马力以下的工作船、纹吸式200方/小时以下的挖泥船。其船长、大副分别执行表列大副、
二副的工资标准。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
航道、航政普通船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四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船长、驾长、驳船长、水手长 | 40 | 73| 65| 57| 49| 42| 36| 30| 113| 105| 97| 89| 82| 76| 70
舵工、机匠、电工 | 40 | 57| 49| 42| 36| 30| 24| 18| 97| 89| 82| 76| 70| 64| 58
加油、水手、生火、测工、厨工| 40 | 42| 36| 30| 24| 18| 12| | 82| 76| 70| 64| 58| 52|
--------------------------------------------------------------------------------------------------
注:普通船员不分船组统一按表列工资标准执行。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
测量、整治、疏浚、救捞、航道行政管理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五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段长、队长 | 40 |*110 |100| 91| 82| 73| 65| 57|*150|140|131|122|113|105| 97
副段长、副队长| 40 | | 82| 73| 65| 57| 49| 42| |122|113|105| 97| 89| 82
--------------------------------------------------------------------------------
注:表列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指基础工
资与职务工资之和)的人员。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航道潜水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六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务 | |-------------------------------|--------------------------------
|工资|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潜水员 | 40 | 91| 82| 73| 65| 57| 49| 42| 36|131|122|113|105| 97| 89| 82| 76
潜水助理| 40 | | | | | | 30| 24| 18| | | | | | 70| 64| 58
------------------------------------------------------------------------------
注:潜水员的转正工资定为58元。定级工资执行潜水助理工资标准64元(六类工资区)。
交通部门长江、黑龙江等内河
航标人员、航道整治工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七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航道站长、绞滩站长 | 40 | 73| 65| 57| 49| 42| 36| | |113|105| 97| 89| 82| 76| |
航道副站长、绞滩副站 | 40 | 65| 57| 49| 42| 36| 30| | |105| 97| 89| 82| 76| 70| |
长 | | | | | | | | | | | | | | | | |
信号台长、一级航标员、| | | | | | | | | | | | | | | | |
风钻工、钻探工、机 | 40 | 57| 49| 42| 36| 30| 24| 18| 12| 97| 89| 82| 76| 70| 64| 58| 52
械工、爆破工、厨工 | | | | | | | | | | | | | | | | |
信号员、二级航标员 | 40 | 42| 36| 30| 24| 18| 12| | | 82| 76| 70| 64| 58| 52| |
普通工人 | 40 | 49| 42| 36| 30| 24| 18| 12| 6| 89| 82| 76| 70| 64| 58| 52| 46
--------------------------------------------------------------------------------------------


我国牵连犯处罚原则探讨

游 伟 谢锡美


[摘要]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牵连犯的处断,传统观点持“从一重处断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力主“数罪并罚论”,然而,无论持那一种观点的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均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牵连犯的牵连关系的基础上,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传统的牵连犯作了类型化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牵连犯的具体处断原则。
[关键词] 牵连犯 牵连关系 双重评价禁止原则 充分评价原则
  
牵连犯理论是刑法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对牵连犯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对行为人行为的定性与量刑。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此早有定论,而我国刑法理论界及司法实务中对此却仍然莫衷一是。因此,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无论是对我国的刑法理论还是对实际司法实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当前观点之比较
何谓牵连犯,依我国刑法通说,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1]p222从概念上看,它具有三个方面的要件:第一,行为人必须实施两个以上的故意行为。若仅是过失或仅有一个行为,都不能成立牵连犯;第二,两个以上的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第三,两个以上的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
我国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都肯定牵连犯理论,但我国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总则部分并未涉及这一问题,因此,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无论在以后的单行刑法还是理论上,一直难以有统一的尺度。
1979年刑法典总则中,虽然没有对牵连犯做出从一重处断或数罪并罚的规定,但在分则中却存在着对牵连犯从一重处断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对牵连犯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但是,其之后的刑事立法中却出现了不同的规定。单行刑法方面规定实行数罪并罚的有:《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碍执行职务罪实行数罪并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关于严惩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有其他犯罪行为的,实行数罪并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类似的规定在其他补充规定中也不乏其例。对牵连犯采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或仅按重罪论处或者仅在专门设置的相对较重的量刑幅度内处罚的特别刑法有:《关于禁毒的决定》规定: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以走私毒品罪在特定的相对较重的量刑幅度内论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规定:以暴力方法抗税,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按照伤害罪、杀人罪从重处罚,并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金。
法律规定不一,必然使司法机关在遇到法律未明确规定但事实上具有牵连关系的犯罪时,难以权衡具体的处断原则。对这一冲突现象,刑法修订时本应予以修正,然而,这种不统一的规定在1997年刑法典中却仍然存在着。1997年刑法典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9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不过,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桩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构成本法第385第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立法不一同时也导致理论界由对牵连犯一贯坚持的通说即“从一重处断”原则,发展到各种观点争执不休的状况。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牵连犯处断原则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从一重处断说;第二,是数罪并罚说;第三,是从一重处断和数罪并罚择一说(或称双重处断原则说),即认为刑法明文规定予以并罚的牵连犯,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对于刑法无明文规定的牵连犯,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2]p486-487
立法标准的不一及理论上的各抒己见,往往使得司法机关在具体司法操作中无所适从。这样,自然导致了关于牵连犯的存废之争。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主张。⑶
二、 关于牵连犯中的牵连关系
对牵连犯中的牵连关系的不同看法,直接导致了对牵连犯犯罪形态认识的分歧。所谓“牵连关系”,依照我国刑法理论通说,指的就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密切联系,具体而言,就是行为人实施的方法罪与本罪和本罪与结果罪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所谓数个行为之间具有的密切关系,是指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事实联系。[3]显然,这一定义未能确定一个可供适用的标准。因此,刑法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仍然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看法:
1、主观说。该说认为,有无牵连关系应以行为人的主观犯意为根据,数行为如果在行为人主观犯意上是统一的,就是有牵连关系。
2、客观说。该说认为,有无牵连关系应以行为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数行为之间如果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比如一个行为为另一行为的必要方法,或者一个行为为另一行为的当然结果,就是有牵连关系。
3、主客观统一说。该说认为,客观上,数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主观上,行为人对数行为有统一的犯意,只有这两方面得到有机的统一,才能认为有牵连关系。
4、因果关系说。该说认为,牵连犯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一致的内在特性,牵连关系不外是数个行为合乎因果运动规律的联系和发展,实施前一行为就包含着实施后一行为的现实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不可避免的趋势。
5、折衷说等。该说认为,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在客观上就是成为通常的手段行为或者成为通常结果行为,同时,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犯意的继续。对于那些表面上看具有手段和目的关系,但并无内在和直接联系的,则牵连犯罪不能成立。[4]
这些观点虽然不无可取之处,但是,不难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很难操作。主观说认为,数行为之间在主观犯意上的统一就具有牵连关系,这种观点在现实中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合理。例如,某甲、某乙合谋抢劫银行,事后甲觉得乙不可靠,便把乙杀了,单独一人实行了抢劫行为。在这里,不能否定甲是在统一的犯意支配下实施的两个行为,但很难认为这两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对其“从一重处罚”的话,显然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客观说中,如何理解“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实践中没有可操作的标准。主客观统一说的缺陷与客观说类似。因果关系说中,因为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我们也很难确定那些行为之间的联系是合乎因果运动规律的。折衷说以“通常”作为判断的依据,而“通常”本身并没有确定性,因此,在具体实务中同样难以操作。
理论观点的分歧,必然导致对同一犯罪事实是否构成牵连犯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例如,有学者认为,现行刑法第247条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规定中,刑讯的方法行为和伤害、死亡的结果行为都从属于逼取口供的目的行为,这无疑存在牵连关系。[5]然而,对这一条款规定,我国刑法理论界一般是把它当作转化犯处理的,即因发生了伤害、死亡的结果使行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只有一个刑讯行为,目的是逼取口供,伤害或者死亡是刑讯行为造成的结果。而上述观点,却把它区分为刑讯的方法行为、导致伤害或者死亡的结果行为及逼取口供的目的行为三个行为。又如,有学者主张,1979年刑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的犯非法拘禁罪而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的,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牵连犯。[6]这使人非常困惑。非法拘禁过程中,如果被害人因某种非犯罪行为人的原因而自杀,这也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但对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也难以把它作为牵连犯论处。另外,对侵入他人住宅而盗窃、强奸或杀人一种情况,有学者认为属于牵连犯;[7]但又有学者认为这是具有牵连关系的吸收犯。[5]p18面对诸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判断,不能不令人对牵连关系产生究竟何指的疑惑。
人们对概念含义理解标准的着无定处及处断原则的多元化,造成具体司法适用的困惑。事实上,从词义上分析,我们也确实难以找到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标准。所谓方法即为办法,与手段是同义词,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措施。结果与原因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产生另一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另一现象是结果。原因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8]在实际生活中,方法、手段具有多样性,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选择不同种类的方法;结果也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偶然结果与必然结果、有形结果与无形结果之分。在这种情况下,何种方法(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关系密切?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何种结果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确实难以找到具体明确的标准,只能根据经验法则相对地进行判断。也正因为如此,刑法对实施犯罪的手段、方法一般不作规定,即使规定也是带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度,如强奸罪规定的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目的也在少数犯罪中予以规定。至于结果,许多情况下也另行规定了“后果严重”、“后果特别严重”等。
因此,以如此极具弹性的词语内涵去界定牵连犯,自然使人对其内涵外延难以有确切的认知和把握。由此引发人们对其处断原则的观点分歧,就变得十分自然。事实上,人们实施的前、后相续的两个行为之间,大都具有密切的关系,或者前一行为是行为人实现其目的的手段、方法,或者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结果,牵连关系只不过是在描述前后相续的两个行为之间关系的事实特征,它并不能为对具有牵连关系的犯罪行为的处断究竟依“从一重处断”还是“数罪并罚”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因此,我们应抛弃本身不具有操作性且价值不大的牵连关系之争,从法律评价行为的实质,即“罚当其罪”的角度去思考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在考虑对行为的处罚是否“罚当其罪”时,必须注意两条原则的要求,即禁止双重评价原则和充分评价原则。禁止双重评价原则强调的是:刑罚裁量所根据的重要事实,不论是加重或减轻刑罚的事实,都不能在刑罚裁量中多次加以评价,即应坚持一行为一罚。充分评价原则强调的是:对足以建立不法或者责任的加重刑罚事实,不能因为行为人还实施了其他更严重的不法行为,而不加以考虑。在具体适用刑罚时,判断是否违背双重评价禁止原则和充分评价原则,应从法定构成要件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因为,法定构成要件的要素在决定量刑范围时已指引司法者,这些要素在量刑范围内已被加以考虑,所以,在刑罚裁量范围内的这些要素,对于个别犯罪行为决定适当的刑罚不能再有任何作用。一个犯罪事实,如果表面上符合数个犯罪构成要件,但是适用一个法条就已经足以把所有的不法构成要件要素完全包含,无须适用其他构成要件,则此时基于双重评价禁止原则,不得再适用其他法条对行为人加以评价,否则便违背了双重评价禁止原则。相反地,如果仅适用一个构成要件无法把所有的不法构成要件要素完全包含,此时若仅适用一个构成要件加以评价,就会出现评价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再适用其他构成要件对行为人加以评价,否则,便违背了充分评价原则。
依据上述两个原则,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一重处断”原则,还是“数罪并罚”原则,实际上都只能解决部分牵连犯的处罚问题,而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牵连犯。
三、牵连犯的类型
我国学者之所以在牵连犯的处断问题上争执不休,正如上述,症结在于对“牵连关系”的不同理解。事实上,如果我们依据上述两个前提原则,对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可以作如下解构:
第一,对于超出了一个法条的构成要件效力范围,必须适用数个法条的构成要件才能予以充分评价的牵连犯,即数个行为之间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一律以数罪予以并罚,这是基于法益保护目的的必然要求。例如盗枪而杀人的行为,盗窃枪支行为侵犯的法益是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秩序,而杀人行人侵犯的法益是人的生命权利,杀人行为侵犯的法益超出了盗窃枪支罪法条的构成要件效力范围,行为人实施的两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之间不具包容关系,必须同时适用杀人罪和盗窃枪支罪两个法条的构成要件才能对其行为做出全面评价,因此,必须对其实行数罪并罚。
首先,从法律评价行为的原则上看,对这种性质的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不存在重复评价的问题。
所谓双重评价禁止原则,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指的是属于构成犯罪的要件,不得再作为个案量刑时考虑的要素;反之,则应作为量刑时考虑的要素。所谓评价,指的是对行为人的行为,宣告其构成犯罪并给予刑罚惩罚。换句话说,它包含了对罪的评价和对刑的评价两个方面。双重评价,指的是对行为人的行为,宣告其多重犯罪而应受多重的刑罚。双重评价,并非当然禁止,如行为人一天中,上午杀了人,下午又偷了人家的东西,在判决时完全应定杀人罪和盗窃罪两罪,并实行并罚。由此可知,双重评价之禁止,并非当然也非绝对,而是基于一定价值、目的下选择的结果,并且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禁止双重评价。也就是说,双重评价不禁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的,这个条件就是:行为人的行为该当于数个犯罪构成要件。
在这类牵连犯中,前后行为具有独立性,后一行为侵犯的法益超出了前一行为侵犯的法益的效力范围,对它们应该实行多重评价,否则刑法的一般预防目的便无法实现。例如,对仿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进行诈骗的行为,如果只给予诈骗罪一个评价,无疑是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犯罪的放纵。因此,在刑罚适用上,必须对之给予两次评价,否则便会给人以处断不公平的印象:犯一个罪与犯两个罪处刑同等,刑法的公平价值难以实现。
其次,对这种性质的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处断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在要求。
我们认为,对同类性质的行为在处罚原则上必须统一,否则便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罪刑法定不仅指定罪量刑都事先已由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同时也蕴含着对同类性质的行为应依同类处罚原则处断的内蕴。否则,刑法分则条文之间难以协调,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罪刑相适应也就无法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得到实现。
第二,对于符合想象竞合犯特征的牵连犯,采取“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予处罚。如我国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类,该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 385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司法工作员贪赃枉法行为构成受贿罪的话,前两款规定的具体枉法行为就属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要素,这属于一行为(法律意义上的)侵害数法益的情况,完全符合想象竞合犯的特征,适用处罚较重的罪予以处断就能对其进行全面评价。适用数法条予以处罚,便违背了双重评价禁止原则(关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性质,理论界仍有争议,也存在着“主观说”)。此时,被排除适用的法条一般不起作用,只有当重罪法条规定的法定最低刑轻于轻罪法条规定的法定最低刑,或重罪法条没有规定附加刑,而轻罪法条规定有附加刑时,被排除的法条起着封锁作用,即判处的刑罚不能低于轻罪法条规定的法定最低刑,轻罪法条规定必须适用附加刑的,不能因重罪法条没有规定而不予适用。类似的情况还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又骗取钱财的行为,抢劫犯罪或强奸犯罪中又暴力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等等。
第三,前一行为或后一行为属于不罚的前后行为的牵连犯,对这类牵连犯一律采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予以处罚,被排除适用的法条不起封锁作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前行为或后行为,因主行为的存在而失去独立性,它们与主行为一起被法律拟制为一个构成要件行为。
所谓不罚的前行为,是指犯罪行为的完成,必须在行为人统一的故意支配下经由不同的阶段才能逐步完成,其中前行为的不法内涵已包括主行为的处罚之中,适用主行为所触犯的法条的构成要件就能对整个行为作出完全评价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不罚的前行为,相对于牵连犯来说,就是指手段行为,主行为是指目的行为。不罚的前行为在适用中必须注意:1、前行为必须是后行为的必经阶段;2、前后行为必须在同一的犯意支配之下;3、前行为侵犯的法益不能超出主行为所侵犯的法益的效力范围,否则不属于不罚的前行为。典型的如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实施盗窃或强奸,法律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盗窃罪或强奸罪一个法条的构成要件就能对整个行为做出全面的评价,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行为,因后面的盗窃或强奸行为的存在而失去了独立性,因此对其不再处罚。所谓不罚的后行为,是指在实施一个犯罪行为之后,又另实施了一个后行为,此后行为是在原法益的范围内,对主行为所造成的状态加以利用与保持,而其不法内涵亦包括在主行为的处罚范围之内,并可由此得到完全评价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不罚的后行为,相对于牵连犯来说,就是指结果行为;主行为是指原因(目的)行为。不罚的后行为在适用中必须注意:1、不罚的后行为,必须是对主行为所造成的状态加以利用与保持,且未侵害到新的法益行为,也就是说,主行为所该当的构成要件所保护的法益及其不法内涵,均足以包括后行为的法益及不法内涵。2、后行为不仅不得侵害新的法益,亦不得对主行为所侵害的法益予以加深或扩大。[9]典型的如盗窃枪支后又把枪支私藏在家中的行为。在这里,盗窃行为是原因(目的)行为,私藏行为是结果行为,私藏行为侵犯的法益在盗窃行为侵犯的法益范围内,且未予以扩大和加深,适用盗窃罪一个法条的构成要件就能对整个行为的不法内涵作出全面的评价,因此,对私藏行为不再处罚。
我国刑法理论界中有学者把这种情况当作吸收犯处理,对数行为中的其中一行为为何能为另外的行为所吸收,其则认为,因为行为人只有一个犯罪目的,一个犯罪故意,且数行为发生在同一时空过程中。[5]我们不难发现,这并未为行为之所以能被吸收提供实质的依据,因此,以不罚的前后行为理论为由更具有说服力。
四、对“数罪并罚论”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对牵连犯应统一实行数罪并罚,并提出了许多理论上的依据。[10]在这些观点中,较一致的看法是:在牵连犯中确立“数罪并罚”原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决当前司法实务中具体操作的困境,符合立法发展的趋势。如我国有学者认为,牵连犯数行为的犯罪构成的基本性质是不同的,因此,牵连犯是实质数罪,根据犯罪构成定罪的标准,牵连犯这种异质数罪的情况当然构成了数罪并罚的前提。[11]也有学者认为,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牵连犯采用数罪并罚更合乎罪刑相当原则的要求。[12]还有学者认为假如我们从深层次的角度考察,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可以发现牵连犯中数个独立的危害行为,均为分别完整地具备某一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解,它们与牵连关系的数个完全独立的犯罪相比,在本质上并无根本的差异。牵连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取决于数个犯罪之间的牵连关系,而是在根本上取决于其所构成的犯罪的性质、个数和情节等。[13]应该说,这些看法都是很有见地的,但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只是从某个侧面对问题的探讨,未能在整体上予以把握。
首先,“数罪并罚说”所持的一条重要理由是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立法及理论看,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如果从牵连犯理论发展的表面上看,似乎确实如此。因为,虽然费尔巴哈于1815年在受命起草的《巴伐利亚刑法典》(草案)中表述了牵连犯的概念,并提出“从一重处断原则”,但此后的100多年间,牵连犯的概念及从一重处断原则并未得到各国刑法学及刑事法律的普遍认可。在当今各国的刑事立法中,除了西班牙刑法第71条对牵连犯予以规定外,即是日本刑法第54条第1项后段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第55条后段有规定。[14]作为日本牵连犯来源地的德国及法国刑法,在历经数度修正后,早已将牵连犯废止。而日本也已在1974年的《修正刑法草案》第67条中,明文删除了有关牵连犯及其从一重处断的规定。然而,假如我们从这一现象全面透视的话,从世界各国废除牵连犯的规定中,并不能得出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结论。如果真要从此推出结论的话,这个结论也只能是:各国已充分认识到牵连犯理论的局限性,认识到“从一重处断”缺乏理论依据,它难以解决司法实务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众多具有牵连关系的犯罪现象。
其次,“数罪并罚论”认为,在牵连犯中确立“数罪并罚”原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决当前司法实务中具体操作的困境。应该说,对牵连犯一律采用数罪并罚,确实有利于司法实务中的操作,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有利”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那与一律“从一重处罚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极端罢了。“数罪并罚论”认为这是罪刑相适用原则的要求,是实现我国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但这却是令人怀疑的。如某甲侵入他人住宅进行盗窃一案,对甲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与盗窃罪实行并罚的话,就存在着不合理性。因为,盗窃罪侵犯的法益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公民的财产不是藏在其身上,就是藏在其住宅或其他可以藏匿的场所,因为,刑法规定盗窃罪本身已说明,盗窃的方式包括直接从被害人身上窃取,及从被害人住宅或其他地方窃取。另外,刑法规定非法他人住宅罪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的居住安全,这里已经隐含着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意思,只不过这里是从一般的意义上加以规定的,而盗窃罪是对公民财产利益的特别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看来,行为人实行了两个行为,前后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但是,这里的两个行为之间具有特殊性,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已和盗窃行为一起被法律拟制为一个行为,只适用盗窃罪就能对行为人的不法内涵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它成为不可罚的前行为,没有必要再适用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法条规定。
再次,有学者认为,在牵连犯理论中树立“有罪必定”的观念,能更好地满足刑法功能的实现。所谓“有罪必定”应理解为在行为人数行为中,凡独立地符合某种罪的犯罪构成,就应当将该行为单独予以定罪量刑。在牵连犯中,牵连犯数行为的犯罪构成的基本性质是不相同的,牵连犯是实质数罪且为异质数罪,根据犯罪构成定罪的标准,牵连犯这种异质数罪的情况当然构成了数罪并罚的前提。[15]我们认为,该论说在逻辑上不周全。“有罪必定”指的应该是对具有独立性的数行为而言的,而数个独立地符合某种罪的犯罪构成的行为与数个具有独立性的行为之间所指是有所不同的。数个独立地符合某种犯罪构成的行为,可能因这数个行为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特殊性或者出于刑事政策上的考虑法律对其作了特别规定,对其不实行并罚,这种情况客观上是存在的。因为,虽然行为人实行了一次犯罪行为,国家就拥有一次刑罚宣告权,但这里的宣告权只是一种抽象的刑罚权,至于具体的刑罚权的行使,有其刑罚目的上的限制。正如我国台湾有学者指出的:“一个犯罪的宣示,也只是同时宣示一个抽象的刑罚权,至于具体的刑罚的宣告以及执行,仍然有刑罚目的思考上的限制,换句话说,如果在犯罪预防上欠缺必要性或衡平性,自然没有理由要加累积其刑罚。”[16]更重要的是,牵连犯在现实中的表现极其复杂,许多情况下,具有牵连有关系的数行为并不具有独立性,如想象竞合型的牵连犯,对这样的数行为实行并罚反而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违背。
由此看来,“数罪并罚论”实际上只对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适用,因为在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中,行为人实行的两个行为侵害了两个不同种类性质的法益,两个法益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适用任何一个法条都无法对行为人实行的行为的不法内涵作出全面的评价,因此,必须同时适用数法条的规定,对行为人实行数罪罚,否则便违背了充分评价原则。如上提到的仿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进行诈骗的行为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仿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行为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信誉,而诈骗行为侵犯的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前后行为侵犯的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法益,如果只给予诈骗罪一个评价,无疑是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犯罪的放纵。因此,在刑罚适用上,必须对行为人的行为实行两次评价,否则便会给人以处断不公平的印象:犯一个罪与犯两个罪处刑同等,那样罪刑相适应原则便难以得到实现,也无法达到刑罚惩罚、预防犯罪的目的,最终导致刑法的公平价值目标的缺损。
综上所述,“数罪并罚论”作为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是合理的,但如果把它当作所有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则有违于双重评价禁止原则和充分评价原则。
五、对我国现行刑法相关规定的评析
我国现行刑法典总则部分未涉及牵连犯的规定,但在分则中有两个法条涉及牵连犯的处断问题。1997年刑法典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9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桩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构成本法第385第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前者规定的是“数罪并罚”,而后者规定的是“从一重处罚”,前后规定是否存在矛盾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