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3:36:44  浏览:84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0年9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工作,保护农作物生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指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调查田间病虫基数、病虫发生动态,结合农作物环境、病虫历史资料、气象预报对病虫未来发生趋势作出分析和判断,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四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应接受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农作物病虫测报事业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事业经费、测报专项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政府鼓励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推广,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资助农作物病虫测报事业。
在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络和监测设施的建设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损毁病虫系统观测圃(区)、捕虫诱虫装置、病菌孢子捕捉装置、专用供电设施及田间监测标记等农作物病虫测报设施。
因建设需要,必须迁移农作物病虫监测设施的,应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迁建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妨害农作物病虫监测的活动:
(一)在农作物病虫监测设施附近500米范围内修建永久性或临时性设施;
(二)在监测诱虫灯附近500米范围内设置照明光源;
(三)以各种借口干扰、阻碍测报员下田调查病虫情况。
第十条 农作物病虫监测设施应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技术标准,并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一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保证专职测报员队伍稳定,对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实行定岗、定责和定期检查制度。
第十二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按照职责制作和公开发布农作物病虫预报,并根据病虫动态情况及时订正。
其他部门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可根据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发布的预报,在本区域内发布短期补充预报。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可根据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发布的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适合本地的短期补充预报。
其他组织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发布农作物病虫预报。
第十三条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政府指定的报纸、互联网站和电信信息台应及时播发、刊载和传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直接提供的适时农作物病虫预报。
未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站和电信信息台、无线寻呼台等不得相互转传农作物病虫预报。
第十四条 各电信运营公司应当确保农作物病虫预报的专业电报、模式电报等迅速、准确传递。
气象部门应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共享所需农作物病虫预报和公众气象预报及资料。
第十五条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应按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进行管理和移交。
第十六条 对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视情节轻重,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向社会公开发布农作物病虫预报的;
(二)新闻媒体载发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机构直接提供的病虫预报的;
(三)伪造农作物病虫预报的;
(四)未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新闻媒体相互转传农作物病虫预报的;
(五)在监测设施附近500米范围内修建永久性或临时性设施,或在诱虫灯附近500米范围内设置照明光源的;
(六)擅自移动或损毁农作物病虫测报设施的。
因前款所列(一)、(二)、(三)项行为,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干扰、阻碍农作物病虫测报人员实施病虫监测,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电信运营公司传递农作物病虫预报的专业电报、模式电报等如发生延误、错误或丢失,影响病虫预报发布和病虫防治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农作物病虫专职测报员玩忽职守,造成常规性病虫预报或重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预报服务失误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00年10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水政工作宣传报道的通知

水利部


关于加强水政工作宣传报道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水法律法规,在水利立法、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处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水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对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水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不断提高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水法律的意识、观念和素质,同时宣传报道好近年来水政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推动水政工作宣传报道的深入开展,经我司与中国水利报社研究,决定在《中国水利报》开设"人˙水˙法"专题板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水˙法"板块每周四在《中国水利报》四版以专题的形式刊出。本专题以传播法律知识,引导水利人学法、守法、用法为宗旨,剖析水事违法案件,解读政策法规,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工作体会。主要有《以案说法》、《专家答疑》、《政策法规解读》、《监督岗》、《经验交流》等重点栏目。

  二、"人˙水˙法"专题为水政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宣传阵地。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并明确专人作为报社的特约通讯员,负责有关的报道工作,提供本地区或本单位的报道线索,协助报社采访或组织撰写相关稿件,把本单位的水政工作宣传好、报道好。

  三、请各单位于4月1日前将本单位负责报道的特约通讯员名单,传至中国水利报社新闻中心。

  联 系 人:李净云 李春明 夏海霞
  电 话:010-63205230 63205236
  传 真:010-63205200 63205454
  电子信箱:ljy@chinawater.com.cn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1990年5月3日,国家教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加强教育系统财经管理和审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门、单位加强财经监督和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
第三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部门、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部门、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 各部门、单位主管审计的领导人,应定期部署和检查本单位的审计工作,听取审计机构的工作汇报,及时批复审计报告,督促和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二章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五条 教育部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财经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一)审计署在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派驻机构,受审计署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双重领导。
(二)凡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县级以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均应设立与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属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和教育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的有关事宜,由其主管部门根据审计业务工作需要决定。
第六条 教育部门、单位应根据本部门、单位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配备适量的审计人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审计人员编制,应分别报请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在学校总编制内解决。
第七条 教育系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审计业务知识,保持相对稳定;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调动,应征求上一级审计机构的意见。
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照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人员要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九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和打击报复。
第十条 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级部门和所属单位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应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章 审计范围和职权
第十一条 审计署驻国家教育委员会审计局指导全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负责对国家教委部分直属单位的直接审计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本地区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实行审计监督。
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本校、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二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列事项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一)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科研经费、专项补助经费、世界银行贷款等教育、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外汇收支计划、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三)学校基金、勤工俭学资金、学杂费、捐资和集资资金等教育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四)基本建设(含自筹、捐赠基建)投资的管理和使用;
(五)与教育经费、基建投资、预算外资金等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六)国家、单位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七)国家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
(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
(九)所属企业单位的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
(十)上级交办或委托以及本单位确定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三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国家和本部门、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对有关事项实行审签制度。
第十四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权是:
(一)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财务计划、预算、决算、会计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
(二)检查会计凭证、帐表、决算、资金和财产,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参加有关会议;
(四)对审计中的有关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五)提出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表扬、奖励模范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纠正违反财经法纪和浪费行为并提出经济处罚措施;
(六)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单位领导人批准,可以采取封存帐册和资财等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七)监督检查经领导批准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
(八)对审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审计机关反映;
(九)对本单位与境内、外经济组织合办的企业或项目所投入的资金、财产、技术的使用及其效益等有关事项,以及审计范围内的其他事项,进行审计调查,并反映情况。

第四章 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机关的部署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拟订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确定审计事项后,应当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
第十七条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做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报经本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下达。审计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必须执行。
第十八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有异议时,可在收到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审计机构所在的单位领导人提出。单位领导人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在20日内做出是否更改的决定。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对本单位领导人所做出的决定有异议时,可向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或国家审计机关申请复审。
第十九条 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建立审计档案,按照规定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审计机构可提出警告、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意见,报请单位领导或监察等有关部门处理:
(一)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凭证、帐簿、报表、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二)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四)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
(五)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和检举人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的审计机构、人员,其所在单位应酌情处以罚款、行政处分或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12月31日发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